© 2019 黄山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指导办公室
黄山融杭这一年……

作者:舒 俊 来源:黄山日报 时间:2019-11-28

  11月26日,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在杭州都市圈一体化发展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了一年来深化与杭州都市圈城市合作交流成果和下步打算。加入杭州都市圈一年来,我市全面落实杭州都市圈第九次市长联席会议共识,围绕我市在都市圈5个功能定位,更高水平打造都市圈生态安全屏障、文化旅游示范、绿色产业新地、健康宜居样板、西进南拓战略支点,全方位、深层次融入杭州都市圈。

  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我市以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为抓手,累计投入资金146亿元,完成干支流主要河道综合整治123公里,建成生态公益林535万亩;垃圾、污水处理设施日趋完善,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均达100%,城镇污水处理率达到95.7%;推进产业清洁化生产,关停淘汰企业180多家,整体搬迁110多家,实施产业优化升级项目510多个;地表水水质优良率100%,每年向千岛湖输送近70亿立方米的优质水源,占千岛湖年均入库水量近70%,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98%以上,位居国家重点监测城市前列。

  推动文化旅游示范

  我市围绕推进“都市圈大花园”建设,与杭州、衢州等市联合推广杭黄国际黄金旅游线、世界遗产精品旅游线等优质旅游产品,携手打造世界文明的东方度假区。1-9月我市接待长三角地区游客3232万人次、增长14.6%,其中杭州都市圈游客451万人次、增长15.2%。围绕“旅游+”产业,深入实施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初步形成“一县一个主打品牌,若干特色精品线路,众多微旅游景点”的全域旅游格局。同时,大力发展高铁旅游,与杭黄高铁沿线7个高铁站联合成立杭黄高铁战略联盟,大力开展“名山名城,相约黄山”旅游联合推广活动。

  发展绿色产业新地

  我市大力发展绿色食品产业,依托优质生态资源,推进茶产业、泉水鱼、黟县“五黑”系列农产品、徽菊、徽菜臭鳜鱼、徽州糕点等特色种植养殖业和食品加工业延伸产业链,目前产值超过200亿元。推进产业开放创新发展,引领我市产业转型升级,初步统计,1—10月份,黄山市签约杭州都市圈项目59个,协议投资额68.1亿元,到位资金13.2亿元。推进“一网一门一次”改革,我市不动产登记跑出了“最快60分钟”的安徽最快速度,目前全市一网通办事项占比达到96.82%,市本级政务服务事项“最多跑一次”实现率100%。

  打造健康宜居样板

  我市全面提升城市品质,推进民生共建。黄杭两市签订《推动养老事业发展共建协议书》,黄杭两地20个社区开展城乡社区结对共建,黄山市中医院与杭州市中医院组建一体化发展中医联盟,屯溪一中与浙江大学附属中学、炎培职业技术学校与杭州市电子信息职业学校、市实验小学与杭州市西湖小学教育集团建立结对关系。深化民间交流,积极参与都市圈各市举办的活动,并邀请都市圈城市参加我市举办的文体活动。

  畅通西进南拓通道

  我市全面推进铁路、公路、航空等基础设施建设,畅通杭州都市圈西进南拓通道。去年12月25日杭黄高铁开通,黄山至池州、黄山至景德镇至南昌两条高铁开工建设,德上高速黄山段加快建设,歙县三阳高铁站至临安(昌化)的首条跨省区域公交线已于11月22日开通,黄山机场迁建工程已经列入安徽省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规划。

  下一步,我市将切实把握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到国家战略这一重大机遇,以黄杭两市“1+9”战略合作协议为抓手,以更宽视野推动“规划共谋”,聚焦功能定位、空间布局、生态环境、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市场体系、公共服务等方面,把发展目标理得更清、把战略定位定得更准、把工作举措列得更实,为全方位深度融入打好基础。以更高质量推动“产业共兴”,聚焦对接都市圈产业布局延伸需求,积极共建杭黄产业合作园、杭黄绿色产业带、杭黄国际黄金旅游线,加快建设山水相济、人文共美的新安江生态经济示范区。以更大力度推动“生态共治”,聚焦补偿机制“长效版”“拓展版”“推广版”,在生态保护上保持定力,健全制度体系,发挥叠加效应,提升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水平,保一江清水,护一脉青山,着力打造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以更实举措推动“资源共享”,聚焦基本公共服务,对标都市圈先进水平,深化交流合作,推进共建大数据交换共享平台,加快城市间政务、商务、游客和市民服务等网络共通、数据共享、成果共认,积极推动教育、卫生、社保等社会事业跨区域合作、一体化共享。(舒 俊)

责任编辑: 胡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