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 黄山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指导办公室
休宁县榆村乡:脱贫路上的一份满意答卷

作者:汪士奇 来源:休宁县扶贫开发局 时间:2021-01-12

  “这几年,我村第一书记、扶贫队长叶连兴,几乎隔三差五来我家嘘寒问暖,帮助修缮好危房,申请到低保补助,还多次催着我远在省外务工的儿子赶回家,带我去看病,”休宁县榆村乡郑湾村一对80多岁的贫困户郑生旺,余兰仙逢人便夸,“这位书记真是为老百姓着想,更把我们当成了亲人。”

 

 

  叶连兴,现年53岁,休宁县公安局交管大队副大队长。2018年4月,他再次受组织选派(2017年挂职软弱涣散村第一书记,成绩突出),到郑湾村担任第一书记兼扶贫队长。三年多来,叶连兴怀着满腔热情,全心全意投入到该村脱贫攻坚战斗中,用脚上沾满着泥土,丈量出对贫困户的真情,把郑湾村当作自己的家,走遍了全村家家户户,并同村里两委、党员和能人,共谋村集体经济发展良策,为贫困户和村民寻找致富之路。

  郑湾村共11个村民组,现有459户,1675人,其中贫困户72户202人(2014年是73户216人),是2016年脱贫的市级贫困村。叶连兴挨家挨户走访,探民情,访民意。有一天走访屋基组贫困户胡转弟时,看见该户住在摇摇欲坠的土坯房屋内,70多岁的胡转弟头发斑白,脸色发黄,在低声呻吟,儿子因脚部被砸伤躺在床上,看见他们家这一情形,叶连兴十分同情地对他们进行思想疏导,让他们树立自强的信心,为这家申请危房重建、低保,落实产业扶贫、健康扶贫等政策。终于在2018年8月建成了80多平方米的新房。他们母子住上新房后,一致称赞共产党好。如今,她儿子已经康复,并前往浙江一家企业务工,收入颇丰,胡转弟老人也逐渐恢复,生活幸福。

 

  在郑湾村有一对贫困老人郑生旺,余兰仙生有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子,其中小儿子和女儿成家后分开居住,留下这对老人和早年患精神残疾的大儿子相依为命,住在外墙开着大裂口的土坯屋里。遇到下雨天气,屋里一片潮湿阴暗,不免让人看了心酸。天有不测风云。前年10月,郑生旺因摔倒造成骨折,仅医疗费就花了1万余元,更让这个家庭雪上加霜。针对这一情况,叶连兴除了为他家争取危房修缮资金、申请低保补助外,又多次与他家在外务工的小儿子和女儿联系,劝说他们赡养老人,及时为父亲治病。后郑生旺年迈因病去世。如今,余顺仙和大儿子已经住进维修好的房屋里,生活相对稳定。现在,余顺仙老人只要听到熟悉的脚步声,就喊道“是叶书记来了”,满怀兴奋地出门相迎,逢人便夸叶连兴是个好书记。

  三年来,叶连兴作为郑湾村第一书记、扶贫队长,紧紧依靠村“两委”和全村党员,勤奋工作,砥砺奋进,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洒下辛勤的汗水、尝尽了酸甜苦辣:春雨绵绵,抗击疫情时,叶连兴带领党员、自愿者驻扎劝导点,日夜坚守在阻击疫情的第一线;酷暑的夏天,叶连兴带领村“两委”帮助贫困户采茶,现场指挥美丽乡村建设;大雪风飞的傍晚,叶连兴带领工作队到山中一位贫困户家进行安扶,帮助解决因三头年猪(市场价约1.3万)突发生病死亡,造成经济上的困难,返回时已深夜,虽手脚冻僵,但毫无怨言。全村每家每户都烙下他的脚印,尤其对73家建档立卡贫困户走访了几十次,对每个贫困户的信息了如指掌、如数家珍,把脉问诊,精准施策。对27户进行危房改造、发放29万余元,帮扶贫困户发展生猪养殖、茶园管理、竹园复垦等产业扶贫项目、为20名在校生提供教育扶贫资助、为87户112人发放外出务工交通补助4万多元,为34户低保贫困户、6户特困供养贫困户实行社会兜底政策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对养竹坑旅游道路进行拓宽,完成姚家、屋基两条村道硬化改造,新建了潘家坞、下坑、朗坑路,提升村里的亮化工程,建成响亭自来水,郑湾村农副产品电商销售中心、冻库项目工程。村集体经济由2014年的0.6万元增加到近20万元,帮助贫困户销售农副产品达28万余元,同时,争取资金近200万元,建成了省级美丽乡村。

  “扶贫要有绣花功夫”。从以前粗放型向精细化转变,制定计划、项目实施、政策落实、帮扶成效、资料收集、档案整理样样都要精准。叶连兴带领大家加班加点、任劳任怨,苦干实干。“扶贫路上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我要进一步开拓进取,主动担当,为郑湾村的脱贫攻坚征程贡献自己的力量,向党和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2020年郑湾村脱贫攻坚工作接受了省年中巡查检查、省际第三方评估调查、省第三方评估检查、省项目工程第三方评估检查,在“四拨省考”中,均取得很好成绩,受到各级领导称赞。

  近年来,在叶连兴的参与下,郑湾村先后荣获县“先进基层党组织”“党建引领脱贫攻坚示范村”“最具创意奖”等荣誉。同时,叶连兴还被评为“全省精神文明建设先进个人”“全县优秀党务工作者”等称号。(汪士奇)

责任编辑: 胡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