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 黄山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指导办公室
风雨无阻 代代传“诚”——黄山西递义务打更队“信”守古村安宁

作者:吴逸潇 时间:2020-06-24

  在安徽黄山黟县西递村,有这么一群人,他们自发组建了一支义务打更队,共同守护着西递这个千年古村落的防火安全,至今已有近百年历史。对他们来说,防火是村子里的头等大事。在这个始建于北宋年间的小村子里,保存着大量成片的木质古建筑,为了守护好全村共同的家园,这个小小的承诺百年传承,一代代打更人夜以继日践行守护,村庄弥经岁月洗礼,仍旧风雨屹立。 2019年11月14日,西递义务打更队被《人民日报》法治版专栏刊登报道。2018年,西递村义务打更队获评“全国119消防奖先进集体”。

  严冬酷暑 打更巡逻风雨无阻

  “每夜打更二次,每次绕村一圈,每次两小时”《西递打更公约》对于打更的目的以及时间有着明确的规定。不论风霜雨雪,寒来暑往,打更队队员都会准时出现在巡逻的路上。西递村有99条小巷,每到一个路口,就要打一次锣,每隔一百米便打一下。每天夜里11点,打更队队员便拿着手电筒从家中出发,沿着村道小巷,一边喊着“风干物燥,小心火烛”一边敲击铜锣。村里一遍走完已是次日凌晨。近百年来,打更队队员们坚持每天夜间开展防火巡查、宣传教育,薪火相继,代代相传,仅敲坏的铜锣就有30多面。今年69岁的胡国平,是在上个世纪80年代就作为村里的民兵开始义务无偿打更。胡国平说“那时,村民们每家每户在秋收时都会在家门口囤积麦秆,有很大的火灾隐患。草垛起火的情况时有发生,打更队每晚11点到凌晨3点绕村打更巡逻两次,减少了火灾的隐患。”胡国平打更打了两三年,尽管每年冬天的午夜很冷,打更时用着老电筒照明,但为了村里的安全,他一直坚持履行打更职责,每年鞋子都要穿坏好几双。

  尽职尽责 打更小队护一方平安

  2008年的一天,打更队队员方国富在巡村途中,路过一户人家门口时,隐约闻到有煤气的味道。敏锐的他立刻叫来村干部,一同进屋叫醒熟睡中的村民,及时关闭了煤气阀门。当时,这间发生煤气泄漏的木屋连排有十几户民居,一旦起火会很快蔓延,甚至有可能殃及附近成片的古建筑。正是因为他的敏锐和果断,避免了一场灾难的发生。“每天晚上11点到凌晨,这个时间段的巡逻确实辛苦,我能够十几年这么坚持下来,是因为我是村子里的一分子,村子里的东西是祖先传下来的,每栋建筑都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我要好好守护家园!”这是为西递村打更近20年的方国富的心声,也道出了一代代西递村打更人的共同心声。

  2019年6月20日夜里,一场来势凶猛的暴雨打破了夜色之中古老村落的宁静,巡逻中的打更队队员胡惠中分外谨慎地关注着水势,眼见雨势愈发猛烈,没有丝毫停下的趋势,小溪的水位也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在升高,察觉到情况异常 的他,急忙联系了村委会工作人员报告水位升高情况,并及时告知周边村民夜里保持警觉,注意人身安全。次日天还微亮,全体打更队队员便投入到抢险工作中,队长黄煜首先冲进湍急的溪水中,帮村民将因水位升高而冲入水中的4辆摩托车、2辆电动三轮车、冰箱等物件及时打捞出来,为村民挽回财产损失共计3万元,全村无一人受伤。

  主动请愿 助力景区疫情防控

  2019年底,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国。在这场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镇村积极响应上级疫情防控工作部署,采取紧急行动。因西递景区人流量大,过年期间又是旅游旺季,属于重点关注区域。在启动应急响应时,各项事务庞杂,众多卡点以及路口都需要人手来执勤,村里面临人手不足的窘境。打更队队员在了解到这一情况,纷纷主动“请愿”参与到这场疫情防控战当中,配合协助镇村防控工作安排。因打更队队员多为本村村民,对村里情况熟悉,因此他们主动认领了一项最为“棘手”的任务,那就是向景区内各民宿农家乐的业主老板宣传此次疫情的严峻形势,请大家及时将游客订单及时取消。当时,景区关闭的通知还未下发,在打更队队员耐心劝慰下,景区内80家民宿共计取消订单200多个。这一举动,为接下来的疫情管控工作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一棘手任务顺利完成后,打更队队员们便化身红马甲志愿者、小小宣传员,投身到日常管控工作之中,他们上户为村民发放口罩,帮村民采购生活物资,日夜坚守在镇村的卡点执勤,用自己无私奉献的精神,守卫这一方净土。

  岁月更迭 百年铜锣代代相传

  有很长一段时间,西递村往往只有1名村民担任打更员。百年铜锣在一代代打更员的手里传递,因为身体、年纪等原因走不动了,就会有新的队员接替。如今的打更队成员平均打更时长达到5年,队员里有村干部、农民、民兵、保洁员、退役军人;有20多岁的年轻人,也有60多岁的退休老人。他们职业不同年龄不同,但他们的共同点是都怀着一颗守护家乡平安的心。村民从一开始因锣声影响睡眠而产生的反感情绪,转变为如今不听锣声便难以入眠,是打更队多年来的守护,给村民带来了弥足的安心。世代相传的西递村义务打更队,以无私的志愿服务精神完好的守护了世界文化遗产地的风貌,展现了徽文化的淳朴民风。(吴逸潇)

责任编辑: 焦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