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 黄山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指导办公室
赶考路上,“创意黄山”如何破圈?

作者:吴江海 潘成 来源:安徽日报 时间:2021-11-03

  10月15日起,黄山市一周之内举办了中外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大会、中国非遗技艺大展、长三角区域特色小镇高质量发展论坛、中国(黄山)民宿发展大会等8场大型活动。
  这些活动体现了鲜明的地域特色、开放特质、产业特征,折射了当下黄山发展的思路之变、路径之变、“打法”之变。
  “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明确提出支持黄山建设生态型、国际化、世界级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城市,精准勾勒了黄山崛起超越的行动路线,科学擘画了黄山高质量发展的美好蓝图。”黄山市委书记凌云说,这是黄山的新坐标、新定位,也是黄山走好赶考路、奋进新征程迎来的重大机遇。
  困惑中前行
  现代地理学家多依据地貌来划分中国的地理单元,古人则更喜欢从文化的同质性着手,辅以山川形便,构建出许许多多充满文化韵味的地理区划。江南便是历经千年起伏之后,仍集中了中国人对美好事物全部想象的地方。
  地处人杰地灵的江南,前身是声名显赫的徽州,1987年撤地建市时,黄山一出场就自带光环。
  “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动地球。”黄山市仿佛就为旅游而生,赶上改革开放时代,凭借天时地利横空出世,成为中国现代旅游的起源地。
  因为黄山这座名山,从省里的“两山一湖”战略,到上升为国家层面的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黄山市都是长袖善舞的主场主角。
  因为徽州这个文化单元,从中国地域文化三大显学,到全国首个跨省文化生态保护示范区,黄山市也是当仁不让的明星大腕。
  然而,大多历史文化积淀厚重的地方,在经济社会发展中都有一种相对迟缓的慢热现象。在黄山主要表现在工业体量小,且多半集中在传统行业,工业绿色转型迫在眉睫,绿色加工、循环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现代服务业发展不足,长期依赖旅游产业,大健康、养老等现代服务业发展还没有形成规模效应;特色产业“富民不富财政”,且城镇化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对黄山来说,旅游与工业看似对立,其实是一个硬币的正反两面。旅游立市是定位,也是最大优势和特色;工业经济是刚需,又是山区发展绕不开的短板。遗憾的是,黄山一直以来引以自豪的工业代表是化工,尤其是固体环氧树脂在业内素有“黄山兵团”之称;而原先基础较好、实力较强的“小三线”工业资源,也因各种原因未能充分转型利用。
  另外,在本省人眼中,黄山有些尴尬。说农业,不如皖北,还一直是省内最大的调粮区;谈工业,不如合肥和皖江沿线,至今只有2家上市公司;引以为傲的旅游,又有九华、方特的强势角逐,加上旅游业有着与生俱来的脆弱性,一遇非典、新冠肺炎等突发公共事件,立马元气大伤。
  徽州文化固然博大精深,但徽州人受此浸润积淀的内敛以及骨子里的傲气,常常因过度自负或自觉形秽踌躇不前,让“财富”成了“包袱” ,不经意间也滞缓了黄山的发展步伐。
  平心而论,黄山的发展虽然有些磕磕碰碰,但城市定位始终如一,特色优势一直没丢,赶超意识依然没松,许多方面的表现可圈可点。说旅游,黄山一直是中国旅游业的标杆,从“景点轮休”到“旅游风景道”“百佳摄影点”,从智慧旅游到旅游领域综合执法,从“旅游+”到全域旅游,黄山的探索创新一直走在全国前列。论农业,黄山是中国三大传统名茶产地,是华东木竹、桑蚕、水果、食用菌、中药材的主产区之一,茶叶占全国六分之一,打造了“田园徽州”绿色农产品公用品牌,目前全国唯一的江南林业产权交易所就坐落在黄山。谈文化,451处国家、省级传统村落,4700多处古民居,千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八千处历史文化遗存,百万件文书文献,尽显底气和霸气。看生态,森林覆盖率、大气质量、水环境质量等主要生态指标稳居全国第一方阵,率先创新“生态美超市”、农药集中配送、排污权交易等做法,全国首个跨省流域新安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成为全国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重大创新,在全国15个省份推广。前不久,黄山荣获2021中国最具生态竞争力城市、第二批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
  逆境中突围
  从安徽的经济版图来看,“两头尖中间大”。以省会合肥和皖江经济带为中心的皖中区域,扼江襟淮,得天时地利突飞猛进,皖北、皖南则多少有些先天不足。
  黄山位于安徽南大门,地处皖浙赣三省交界处。然而,除却有形的行政区划藩篱外,黄山由于人口少、体量小、基础薄等因素掣肘,牵动性大项目少、产业创新能力弱、支撑性产业链不完整。
  不久前,省里召开增强长三角欠发达区域高质量发展动能暨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建设推进大会,擂响了振兴皖北的战鼓。皖中的强势、皖北的时势,直让黄山人羡慕与反思:黄山难道仅仅是个让人养眼的地方,抑或富家邻居的“后花园”?
  大众休闲、生态文明、文化自信等大趋势面前,特别是高铁时代带来大交通格局的改变,黄山成为继上海、杭州、南京、合肥之后长三角第五大高铁枢纽,让黄山人底气更足:黄山既是长三角南翼门户、杭州都市圈成员,又是“一带一路”万里茶道的重要节点,已成为“一带一路”、长三角一体化、中部高质量发展“三大战略”交汇之地,文化、自然、生态、旅游“四大优势”叠加之地,空间、经济、生态、文化、美学“五大价值”聚合之地,无与伦比的潜能正被外界重新发现、重新估值、重新构建。
  在融杭接沪的背景下,黄山市紧扣城市特质,今年首次提出发展创意经济,与长三角、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密切交流合作,开展“双招双引”,举办了首届新安医学发展大会、新安古建产业发展大会、“迎客松”杯创意创新创业大赛等一系列活动,把创意创新融入发展全过程,以无边界创意赋能产业发展,以跨界融合提升产业能级,以创意赋能优化产业要素,打造全要素耦合、多产业融合的发展生态,构建与黄山生态环境相适应、与徽州文化底蕴相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黄山市新签内资项目412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三分之一,实际到位资金340.3亿元,签约项目落地率、开工率均超过80%。
  11月1日, 2021新安江绿色发展论坛暨生态博览会承办方北京E20环境股份有限公司,以每吨50元的价格,在江南林交所绿色生态产品交易平台竞得歙西国有林场开发的555.2吨林业碳汇,用于中和抵销此次论坛产生的碳排放总量。这是全省首笔通过交易所公开线上竞价交易的林业碳汇项目,标志着我省首个“零碳”大型活动在黄山落地。
  “生态产品可量化和交易的尝试,彻底打开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之路。”黄山市林业局负责人介绍,经专业机构测算,目前该市林业二氧化碳净吸收量为320万吨,为促进“双碳”目标实现提供了坚实支撑。江南林交所负责人则表示,以此次成功交易为契机,重塑理念、重构机制,建立健全碳汇交易制度体系,加快向绿色生态产品交易所转型,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让生态产品的价值充分显现。
  “这次省党代会报告中多次提到黄山,要求我们建设国家级徽州文化生态示范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推进浙皖闽赣国家生态旅游协作区建设,高品质建设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协作建设杭黄世界级自然生态和文化旅游廊道,协同建设新安江-千岛湖生态补偿试验区,这是省委立足黄山国际化旅游资源作出的重大部署。”凌云认为,文旅和生态既是黄山的特色富民产业,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黄山有条件、有基础先行一步,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创新中奋进
  9月份召开的黄山市第七次党代会,首次把“快节奏的现代人的心灵休憩之地”作为城市标签,提出着力打造山水人文、创意创新、开放枢纽、青春活力、美丽幸福“五个之城”。
  “快节奏的现代人的心灵休憩之地”的内涵,简单地说就是“快工作、慢生活”的生活文化。山水人文是优势,开放枢纽是基础,创意创新是主导,青春活力是关键,美丽幸福是目标,层层递进,互为因果,构成黄山崛起赶超的五大支撑。
  打造“五个之城”,最关键是人才。而黄山目前只有黄山学院一所普通本科院校,科教支撑明显不足。多年前,当珠海等地大办“大学城”时,黄山又失去了先机。
  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根本是宜居,宜居才能宜业。然而,对更多的外地人来说,黄山虽然山水美生态美,交通也方便,但不并是理想的宜居城市。究其原因,关键是缺少高端优质的教育和医疗资源等首选项。
  黄山的这些“先天不足”,固然非一朝一夕可以改变。然而,从倡导陶行知先生的平民教育、素质教育,到推动中医药“北华佗、南新安”创新性发展,再到实施千名人才汇聚黄山工程,以及黄山市与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中国中医研究院等高校院所共商合作,透露出黄山的追求和努力。
  有专家认为,当前城市的竞争力不再仅仅由制造业的发展水平决定,生活方式正在成为竞争力的核心代表。黄山市另辟蹊径从宜游导入,推动城市更加宜居宜业。
  对生活的热爱、对新鲜事物的探索精神等等,是宜居城市的文化特质。黄山市从构建民宿、特色街区等消费场景入手,把宜居城市的文化特质内化其中,为与众不同的生活方式提供舞台,成为商业新业态的试验场,使五彩缤纷的城市活力在人来人往中不断升级。
  黄山市文旅局和黄山学院日前联合发布的《黄山市民宿产业发展报告》显示,截至今年3月,该市进入旅游统计的民宿2455家,占安徽省七成以上,跻身2020全国乡村旅游与民宿竞争力20强榜单,与大理并列全国民宿城市好评率排行榜首。
  众多民宿的出现,在微观上重构了黄山的一种发展视角,而特色小镇则是该市推动创意创新创业的生动实践。黄山市市长孙勇介绍,该市聚焦特色优势产业和历史经典产业,在全省率先打造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产业社区文化旅游“四位一体”的微型产业集聚区。目前,全市完成特色小镇投资277.7亿元,实现年经营收入95亿元,年接待游客超2000万人次,带动就业4.7万人,有6个特色小镇入选全国50强、11个小镇入选省级特色小镇。
  当然,宜业和宜居之间也不只有简单的连接。黄山从吸引年轻人开始,注入城市更多的青春活力元素,建立更深层次的耦合机制,推进场景营城、城市更新,创造适应年轻人的新的文化IP和消费场景,为城市资产带来溢价,让抽象的文化价值转化为地方竞争力。日前在黟县举行的英雄联盟城市英雄争霸赛,青春与历史碰撞,时尚与乡愁融合,呈现了一场徽州文化与电竞共融的视听盛宴。
  今年5月,黄山市首次大规模实施“四千行动”工程,其中一项就是千名干部和人员外出进行三个月的体悟实训。“走出去请进来、学理念转观念、练本领强服务,这一切都是为了从跟跑、并跑到领跑。”阿里巴巴集团驻黄山“乡村特派员”沈明说,几个月来的所见所闻,最深的印象就是黄山市上下拧成一股绳、铆足一股劲,正努力向人们传递着一种信息:在黄山总能找到一种理想的生活模样。(吴江海 潘成)

责任编辑: ahhs_cheng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