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 黄山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指导办公室
安徽黟县卢村:红白喜事十二条 培育文明乡风

作者:张丞铭 何德凡 周福财 来源:黄山文明网 时间:2023-02-03

  卢村位于安徽省黟县宏村镇,是一个以传统农业为主、乡村旅游为辅的山区村庄。随着物质生活日益丰富,乡村的红白喜事,摆酒席放鞭炮吹吹打打的热闹场景,已司空见惯。然而,在卢村村,眼下这种现象却一去不复返了。
  苦不堪言,花费十几万元成常态
  卢村有一家两兄弟,一个搞民宿,一个在家务农,经济条件相差很大。因为家中长辈去世,搞民宿的请来乐队,大讲排场。务农的也不示弱,客人不够数,他就跑遍全村邀来吃酒。事后一算账,花费20多万元,两人因分摊闹矛盾,兄弟从此反目成仇。“这件事虽然已经过去了好多年,但至今记忆犹新。”宏村镇雉山村书记刘志祥说。
  宏村镇旅游经济发展早,农民家庭收入比较高,以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来看,在全市也算富裕的。富起来的人最讲究“面子”。所以,“以前在卢村办丧事,普通人家一般花费几万元到十几万元很正常。”
  丧事期内,一般家庭都会在公共场所搭棚设宴、摆花圈、放哀乐,亲朋好友来吃早中晚三餐。有的家庭还要摆流水席,摆得越多就越显得子女孝顺,有出息。出殡那天摆的桌数还要更多,每桌必有鸡鸭鱼肉和高档烟酒。除了酒席的费用,还要请三四千元的乐队,出殡一路上放几千到上万元的鞭炮。真是“一家办丧事,大家无安宁”。
  因为攀比,一场白喜事办下来,花光了一家人几年的积蓄,或者让家庭负债累累。于是,夫妻吵架,兄弟反目,这样“死要面子活受罪”的事,对当地人来说早已耳熟能详,不足为奇了。
  今非昔比,村里随处可见好典型
  卢有基是村里一名有热心和威望的乡贤,作为卢村红白喜事理事会会长,他说,村里制定的“红白喜事12条”已成全村共同遵守的“戒规”。过去,大家都在议论人情往来开支负担过重,但因缺乏约束,大操大办之风愈演愈烈,加重了村民的经济负担。直到2018年,推行卢村“红白喜事12条”后,乡风才发生了根本好转。
  2018年2月,宏村镇雉山村成立了红白喜事理事会,对红白事进行了规范,通过了卢村“红白喜事12条”,内容包括:不索要彩礼,不大摆宴席,不请乐队;宴请不超过20桌,每桌12个菜,菜金不超过280元;招待用烟不超过20元/包、酒不超过20元/瓶;席间不劝酒,不醉酒……自制度执行以来,村里办理红白事20余件,未发生一起超标准现象,节省开支50余万元,卢村乡风文明水平得到了提升。
  这个月初,卢村一位85岁卢姓老人去世时,通过上门宣传,该村民家里人听取了“红白喜事12条”建议,现场取消乐队、风水先生,缩减酒席,按规定葬到村公墓,节省开支约2万元。
  村民卢建春的父亲卢三才病逝,理事会成员第一时间赶到现场下达白事通知单并做思想工作。最后,卢建春取消了为父亲大办丧事的念头,一切从简,取消了乐队,村委会按照约定奖励800元现金。“接受了通知单的村民都非常自觉,不但简办宴请,事后还会主动把街道打扫得干干净净,在这件事上,他们在全村村民中间起到了良好的模范带头作用。”理事会理事王顺华说。
  “老人辛苦一生,我们理应给老人家大操大办,风风光光送他最后一程。”这是大多数人传统的思想和做法。但理事长卢有基说:“在老人生前多一些陪伴、多一些孝顺,这才是大家应该争相效仿、‘相互攀比’的善行。我村‘好媳妇’方顺梅多年来伺候瘫痪在床的婆婆直到2020年去世,并按照要求做到了老人白事一切从简。”
  自从红白喜事有了‘硬杠杠’,村民严格参照执行,再也不攀比、不跟风了,既体现了社会新风气,又促进了村民间的融洽关系,对大家都有好处,群众反映非常好。
  凝聚共识,形成婚丧简办好习俗
  为把移风易俗的“软任务”变成“硬约束”,宏村镇雉山村党总支对党员划出 “警戒线”,亮出“警示牌”,全村71名党员都签订了移风易俗承诺书,党员带头执行12条“硬杠杠”,红白喜事12条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今,婚丧主张“简约文明”,推广“厚养薄葬”,在卢村百姓中已成共识。
  老人卢玉琴今年86岁,头脑却一点不糊涂。他说,“人死了就像一股轻烟飞了,什么都没了。你们给我搞热闹,几天以后我还是孤零零的。”他早早就交代儿子李松源,把家人为他准备的办丧费节省出来,给村里做点好事。
  “孝顺也要趁人在世,我也有孩子,大人以身作则孝敬老人就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该村村委王珊说。厚养薄葬是新时期新风尚,也是移风易俗的关键,在老人有生之年,尽孝报恩,让老人尽享天伦之乐。料理老人后事时,文明节俭,简约淳朴,这才是真正的孝道。
  年轻人结婚同样提倡“时尚节俭”,增添“温馨浪漫”。2020年,村民卢记青和郑燕琼(四川人)办了一场简约环保的婚宴,一桌酒席的价格,比传统婚宴便宜了好几倍,全程没有放鞭炮。宾客们不仅啧啧称赞,还争相拍照发朋友圈。
  “12条说的既是百姓心声,又接地气,大家都乐意接受。”退休老师卢建华说,“如果村民严格遵守12条,最高可获得1000元奖励,对村民来说既是物质奖励又是一种荣誉。虽然现在还没有违反的村民,但如果违反了将予以批评教育或广播通报全村。还有重要的一条就是,当村民家遇有红白喜事,事前要登记、事中有理事会成员现场监督、事后公布情况。”卢老师说,村里统一管理此事,有利于革除陋习,真正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
  习惯养成,好民风带来好村风 
  卢村提倡适度、恰当、真诚的礼尚往来,破除婚丧嫁娶中铺张浪费、愚昧落后的陋习,做到婚事新办、丧事简办,提倡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充分发挥党员在乡风文明建设、深化移风易俗等方面的模范带头作用,探索符合地方实际和特色的公序良俗。
  近五年的实践,这种观念在村里已深入人心。卢村将红白喜事12条执行情况纳入乡风文明“红黑榜”,红白喜事简办、结婚不收彩礼的写入“红榜”,铺张浪费、大操大办的写入“黑榜”。村书记刘志祥说:“目前 ‘黑榜’已经空白两年多了。”
  “过去讲究‘满汉全席’,总要比哪家彩礼高,哪家的酒喝得好,哪家烟抽得好,哪家菜弄得多,到最后就是大操大办、铺张浪费,每桌酒席要花费千把元。现在按规定办,我家酒席费用每桌不到300元,13桌酒席费用,比过去少花了近万元,这个事情搞得好,我们经济负担轻多了,精神上也放松不少。”说起红白喜事12条,嫁女的村民王益兰连声点赞。
  新规矩一立,好现象丛生。红白喜事12条管住了吃喝、制止了浪费、减轻了村民的负担,不仅有效提升乡风文明,还增强了广大村民对村“两委”的信任。
  “其实,许多人家被大操大办、繁琐的婚丧仪式所困,人们相互攀比,没钱也要折腾,忽视了仪式之外更多的意义。移风易俗、婚丧从俭代表了大多数村民的意愿,推行过程虽然艰难,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阻挠和困难,但相信大家慢慢都会接受。”村书记刘志祥说。
  同时,村里不仅将执行情况纳入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六个好”乡风文明评议,还常态化开展“好媳妇、好婆婆、好邻里”等典型评选活动,制定了“卢村三风”(兴家风、育村风、淳民风),树先进、评先进、学先进,以身边人身边事教育身边人,以家风促民风构建乡风文明和谐和美。近年来,该村先后荣获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和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张丞铭 何德凡 周福财)

责任编辑: 周隆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