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 黄山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指导办公室
新安江山水画廊:“水质对赌”带来“水质反哺”

来源:中安在线 时间:2019-09-10

  
采访团一行参观新安江山水画廊

  一江清水,奔流千年。

  作为浙皖两地的母亲河——新安江,亘古至今滋养两地不求回报。2012年,全国首个跨省流域的生态补偿机制试点在新安江流域启幕。自此,皖浙两省展开了“水质对赌”,7年会商达成的“约法三章”背后,承载着两省人民的共同承诺。

  9月6日,“网聚美好安徽,见证五大发展”记者团南线一行深入黄山市新安江山水画廊一线,“解码”这道特有且可贵的大国生态治理难题。7年来,黄山人面对“赌局”拿出了坚定的决心与行动,在生态补偿中对水质“约法三章”反哺母亲河,换回了山水画廊。一江清水为当地带来了金山银山,也流淌出百姓理念的变迁。

  
采访团一行参观新安江山水画廊

  生态补偿换回山水画廊 

  9月6日上午,记者团一行从黄山市歙县深渡镇山水画廊景区渡口乘船,一路泛舟而上,江边千亩竹海林绿浪翻滚,随处可见山间清澈的溪水汇入江河。两岸宛如水墨的徽派古建在山水画廊间流动。

  新安江面上,碧波荡漾,清风徐徐,山清水秀的乡村美景令人赏心悦目。一个小时的“画廊”观光,记者团成员意犹未尽,游船已悄然逆流行进11公里,停靠在歙县漳塘村。

  这个地处新安江上游的村落,以种植樟树、雕琢樟木工艺品闻名。如今,随着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的实施,该村不少养殖户都进行了网箱退养,兴办起农家乐。多家农家乐的院内停满了浙苏沪皖打头的车辆。

  眼前生态、人气交融的和谐画面,在10年前是另一番景象。当地村民张老汉回忆,那时,密密麻麻的网箱“霸”着这水面,围得江面密不透风。“雨季水一涨,上游来的垃圾怎么也捞不完;水一退,树枝树杈挂满五颜六色的塑料袋、食品外包装,绵延数十里。”

  事实上,2001年至2007年,浙皖交界断面水质以较差的Ⅳ类水为主,2008年变成更差的V类,个别月份总氮指标曾达到劣V类,水体总氮、总磷指标值上升趋势明显。

  
采访团一行参观新安江山水画廊

    水质“约法三章”反哺母亲河 

  “湖经洞庭阔,江入新安清。”无论是黄山人,还是杭州人,对母亲河——新安江都怀有特殊情感。在歙县深渡镇渡口——顺流而下26公里,即达新安江安徽、浙江交界水面——街口断面。

  2012年,财政部和环保部牵头,皖浙两省共同推进,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正式实施。这是全国首个跨省流域的生态补偿机制试点,标志着皖浙两省“水质对赌”大幕拉开,首轮试点为期三年。

  在街口断面,国家和皖浙两省分别设置三座自动水质监测站,每天进行六次监测。

  皖浙两省环保监测人员每月都会来这里,共同提取水样,再分别带回进行高锰酸盐指数、总磷、氨氮等4个水体指标的检测。每年5亿元的补偿资金额,中央财政出3亿元,安徽、浙江两省各出1亿元,年度水质达到考核标准(P≤1),浙江拨付给安徽1亿元;水质达不到考核标准(P>1),安徽拨付给浙江1亿元;不论上述何种情况,中央财政3亿元全部拨付给安徽。

  2015年到2017年,第二轮试点在“双提高”的新标下继续——三年补偿资金21亿元,中央资金三年仍为9亿元,按4亿、3亿、2亿退坡的方式补助,两省每年各增至2亿元。两轮试点,皖浙两省断面水质检测全面合格——黄山市顺利拿到了补偿金,这部分钱只能被用于新安江流域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布局优化、流域综合治理、水环境保护和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等方面的投入。

  黄山市新安江流域生态建设保护局规划建设科科长陈歆介绍,从2018年到2020年,两省每年各出资2亿元共同设立新安江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补偿资金,延续流域跨省界断面水质考核。“补偿金使用范围有所拓展。”陈歆说,除了用于水环境保护,水污染治理等第二轮“约法内容”,还首次鼓励和支持通过设立绿色资金,融资贴息等方式,引导社会资本加大新安江流域综合治理和绿色产业投入。

  
参访团一行采访生态美超市

  “对赌”背后的黄山决心 

  在歙县漳潭村,老人们常用一句话打趣,“上游人的洗脚水,成了下游人的致富泉,下游人拿上游人的洗脚水做上了千百亿的产业。”

  皖浙两省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较大,“利益共享,责任共担”的口号易提,落实下来,需要黄山人拿出更多决心与行动。

  “不管是现在,还是将来,新安江保护发展前景不可估量。”陈歆称,“作为上游的黄山市,为了一江清水,即便没有补偿,我们也会义无反顾地投入,这是对后人负责,也是对历史负责。”陈歆期待,“如果两省能在产业转移、人才培训方面加强合作,改‘输血式’为‘造血式’补偿,推动全流域发展一体化,将更有利于实现两省共建共享、互利共赢。”

  新安江畔重现的美景和漂亮的水质数据背后,蕴含了太多黄山清江治水的“决心”:

  在黄山市,为一条江,专设新安江流域生态建设保护局,各区县配套设立新保局或新保办,全国鲜有;

  170多家污染企业关停淘汰,90多家工业企业整体搬入循环经济园;

  上百个采砂场被取缔,新建生态公益林超500万亩,退耕还林超百万亩;

  仅在歙县,今年已完成船舶改造22艘,9家农村污水集中处理站全部完工,38处沿江排放口整治已完成……

  一江清水流出了理念变迁 

  如今新安江流域绿水绕青山,正为当地百姓带来金山银山。

  在歙县,不少居民放弃养鱼,改行在两省交界处开起了能吃能住的农家乐。入秋以后,大批赏秋游客的到来,当地不少居民兴办的农家乐一屋难求,吃饭都得排队。

  一江清水,也流出了理念变迁。

  
参访团一行采访生态美超市

  “5节旧电池兑换一包盐,10个矿泉水瓶可以兑换一包黄酒或一支牙刷……”每周二,黄山市在歙县深渡镇深渡社区“生态美超市”前,都有不少村民拿着收集的废弃物品前来换购。三天前,“生态美”超市工作人员姚德华刚把两袋盐递给了当地居民胡老太。这两袋盐,是老人用70个塑料袋和25个旧瓶子兑换得来的。

  近年来,歙县深渡镇深渡社区结合实际,在垃圾兑换超市的基础上着力打造“生态美超市”。该超市实行会员制、积分制,将便民服务、不乱扔垃圾、护河禁渔、志愿服务、示范引领家风乡风文明等融入其中,不断完善垃圾兑换的外延和内涵。

  
村民用废弃物品兑换实物

  “村民用废弃物品兑换实物的热情很高,日均兑换约近百户,两次兑换就能为全镇减少1吨左右的垃圾,在新安江河道河岸上几乎看不到垃圾。”该超市工作人员胡金玲感慨,“生态美超市”,兑换出了良好风尚,换出了群众实惠,换出了美丽乡村,换出了一江碧水。(记者 吴洋 彭旖旎 符秀云 朱晓桐)

责任编辑: 胡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