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 黄山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指导办公室
乡村旅游要能留住乡愁

作者:胡蔚 来源:黄山文明网 时间:2020-05-18

  今年“五一”假期,乡村游成为不少人出游的选择。乡村游既为疫情期间久居在家的城市居民提供了亲近自然、赏景观光的服务,也为增加农民收入、推进乡村振兴开辟了一条产业融合之路。下一步,各地应合理开发农村特色资源,在改善村貌的同时留住乡愁,拓展农业功能,促进农民增收,推动农村现代化。(5月11日《解放日报》)

  乡村旅游凭借优美的自然风光、独特的风土人情、舒适的旅游环境,在近年来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成为旅游市场的亮点和热点。2019年,乡村休闲旅游接待游客32亿人次,营业收入超过8500亿元。今年即便受到疫情影响,但4月以来累计接待游客也达到了1.5亿人次,展现出了出众的魅力和庞大的市场空间。

  乡村旅游对村民个体收入和村级集体经济收入都有很大的贡献,而且具有长期性、持续性,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中都具有重要地位。面对乡村旅游的火爆形势,很多乡村纷纷试水,有很多也在跃跃欲试,可以预见,今后发展乡村旅游的乡村会越来越多,但这也意味着市场竞争会愈发激烈,乡村旅游还能否像现在这样具有强大的经济效益并不确定,能否把乡村旅游办得红火,关键还要靠品质来说话。

  由于乡村旅游准入门槛不高,要打出乡村旅游的旗帜并不难,但有的乡村在发展旅游中没有与自身的资源禀赋紧密结合,缺少深入的市场调研和规划设计,盲目照搬照抄、生搬硬套,结果旅游产品和服务都不能令游客满意;有的乡村资源开发不合理,存在“千村一面”的同质化现象,缺乏个性和特点;有的乡村过度开发,造成自然资源和人文环境的破坏,反而得不偿失。

  乡村旅游不必急于求成,需要慢工出细活,要对自身的资源进行深入挖掘和阐释,既不破坏自然生态和人文环境,也要打造出独一无二的亮点与品牌,特别是对原生态的田园风光、原始风貌、乡土味道要大力保护起来,旅游开发要起到画龙点睛之妙,人为雕刻的痕迹不可以太浓,否则就会喧宾夺主,反而会失去乡村应有的意境和味道,更不可以搞推倒重来、盲目新建,这不是乡村旅游应当走的方向。

  乡村旅游之所以吸引人,就是因为乡村具有城市所不具备的生态环境,游客在乡村里可以享受到全身心的愉悦与舒适,很多游客就是为了追求精神上的满足,这才是乡村旅游应当紧紧抓住的关键点,要遵循绿色发展理念,坚持适度开发原则,保持乡村风貌的原汁原味,绝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换取发展,既要让人畅享“诗与远方”,也要守住乡愁、留住根。(胡蔚)

责任编辑: 胡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