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 黄山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指导办公室
让教育回归生命的原点

作者:孙祁岗 来源:黄山文明网 时间:2019-07-15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颁布,《意见》旗帜鲜明地提出,坚持“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素质教育,深化课程育人、文化育人、活动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协同育人。此举充分体现了教育教学回归“人本位”的教育理念。新一轮的教育教学改革提出的许多目标都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体现了对学生生命的积极关注,意味着我国的教育趋向于回归生命。

  学生是有血肉,有情感的人。教育的最终目的应是促成一个人健康全面地发展自己,提升自己的各种能力和综合素质!一个健康的人,不仅仅是身体的健康,他的心理也应该是健康的,他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应该是正确的。然而我们面对的事实是,学校被“安全”束缚住了手脚,家长被高考和就业压弯了腰,不得不向高考屈服,变成眼中只有学业,没有其他。开展“生命教育”系列活动,就是想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热爱生命、尊重生命、珍惜生命,提高生存技能,提升生命质量,让教育回归到唤醒人的生命意识,构建人的精神世界,提升人的生命价值的终极目标上来。

  生命教育的本质乃是一种全人教育,即健全人格的教育。青少年如何善待“生命”,怎样更好地“生活”和获得身心的全面发展,是当前教育所要共同关注和解决的重要问题。“目前生命教育缺失已经引起重视,但生命教育做得还不够。”一些专家表示,生命教育目前在各地有一些探索,说明越来越多人开始重视。但当前中国的生命教育起步晚、推进缓、专业程度低,亟待完善。安徽大学心理咨询室负责人蒋善表示,在大学中,关于生命教育的课程是包含在心理危机干预这门课里的,通过心理咨询、上心理课程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引导,很少有专门针对生命、死亡的课程,生命教育亟须完善。他认为,不同阶段的生命教育内容,应从不同地区的实际和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出发,循序渐进,相互衔接,同时,也要加强对专业人才的培养。

  虽然各农村中小学努力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例如在体育课中开展“生存训练”、音乐课中开展“情感陶冶”、美术课中开展“美的欣赏”、英语课中开展“感恩节”、科学课中开展“生命教育”,但开展生活体验,生存教育实践等活动,必须得到社会及家长的大力支持。“是否会耽误学习?安全问题怎么办?”面对家长的担心,没教材,没课程设置的现状,让学校师出无名,开展活动处处制肘。就农村中小学的现状而言,课堂教学是实施“三生教育”的主渠道。只有拥有一批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珍爱生命、懂得生存技能、热爱生活的教师,才能引导学生主动去学习生存的本领,去感悟生命的意义,体会生活的价值。实施“生命教育”的关键是教师。教师老年化严重,自身素质参差不齐,是当前农村中小学开展生命教育首先必须面对的问题。留守儿童的情感问题,心理问题很多需要专业的心理辅导师来进行辅导,而大多数农村中小学连专业的音乐、美术老师都缺乏,更不必说专业的心理辅导师了。农村中小学“生命教育”急需相关部门及专业人士对教师进行“三生教育”主题教学研究业务培训及实践培训,与专家一道引领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研究。

  尤为突出的是,生活体验,生存实践都是实践性很强的活动,需要专业人士运用他们的专业知识来辅助学校完成活动。有专家建议,要建立一个政府、学校、家长、社会共同参与的生命教育体系。家庭教育是基础、学校教育是关键、社会教育是保障,关键是各方对生命教育重视起来,只有当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形成了合力,我们的生命教育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真正让孩子对生命抱有阳光积极的态度,让教育回归生命的原点。(孙祁岗

责任编辑: 胡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