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 黄山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指导办公室
黄山新时代文明实践的探索之路

作者:吴伟刚 来源:黄山市文明办 时间:2020-08-31

  黄山市按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要成为传播科学理论的大众平台、加强基层思想政治的坚强阵地、弘扬时代新风、培育时代新人的精神家园、开展中国特色志愿服务的广阔舞台”四句话要求,明晰“12345”工作思路,守正创新、推深做实,积极探索黄山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之路。

  一、“一把手”亲自抓,抓出全市精气神来

  列入市委市政府重点工作,按照工作各阶段开展情况,陆续制定印发关于建设、推进、深化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的实施意见,从体制机制、队伍建设、项目服务、资金保障等方面出台配套政策,鼓励基层大胆闯、大胆试,支持基层认真干、用劲干。制定市文明委成员单位挂点联系全市所有镇街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制度,推动队伍、资源、力量下沉。成立市新时代文明实践指导中心,建立联席会制度,加强总体谋划、资源整合、督促指导和志愿服务项目保障,全面展示文明实践活动成果。明确各区县委书记是第一责任人,兼任中心主任,将工作开展实绩纳入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考核,纳入党建工作责任制,纳入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落实情况监督检查,纳入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测评考评。

  二、“两手抓”动起来,让群众主动参与进来

  着眼活动开展有平台、群众休闲有去处,盘活整合现有基层公共服务阵地资源,依托“六大平台”,推进“功能整合、活动整合、服务整合、力量整合”,丰富文明实践活动和志愿服务。

  坚持一手抓解决群众的思想问题。依托“理论宣讲、教育服务、文化服务”平台,在黄山市党群服务中心、黄山市先进人物馆、区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开设党建讲堂、道德讲堂、科技讲堂,开展家风家训、党史党建、文明礼仪宣讲,提供政策咨询、心理健康辅导。屯溪区开展“走进新时代、展现新担当、奋力新作为”年度党性分享大会,全区各行各业、各个时期劳模、老党员上台分享党性初心,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英雄。徽州区“传承铁军精神、弘扬家国情怀”,依托新四军旧址纪念馆,重温红色烽火岁月,激发爱党爱国情怀,从而把爱国主义精神极大的凝聚起来。歙县“百姓大舞台”将党的政策理论“大白话”式,通过三句半、小品、快板、歌舞等方式,在徽州府衙广场、张曙音乐广场等地进行展演,让群众听得懂、信得过、愿参与、真点赞。

  一手抓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依托“科技科普、健身体育、暖心帮扶”平台,组建市级科技智囊团,与区县专业技术人员、科技示范户、爱心企业“四合一”对口帮扶村居创业群众,采取建微信群线上指导、线下点对点开展服务,从供给信息、项目实施、技术指导、人脉资源、市场营销等全流程给予指导帮助。运用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日、科技大篷车、“二八庙会”等形式为群众提供贴心到家的科技科普服务。组织开展主题运动会,承办体育赛事,指导乡村举办农民运动会、广场舞比赛等活动,提高广大群众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整合推动产业发展、教育医疗、扶贫帮困、助残助学、法律援助、基本生活保障等工作和社会公益项目,解决好弱势群体、残障群众的实际问题,形成邻里互助、守望互助的良好社会风尚。

  三、“三网融合”整起来,平台效益充分发挥起来

  整合指导中心云平台统筹推动功能、志愿黄山云平台组织动员功能、黄山文明网宣传教化功能,把平台融进来,标准定起来、功能合起来,共享标准、共享资源、共享时长、共享信息。按照“开门询单、群众点单、中心制单、志愿接单、社会评单”五单工作法,聚合全市公共服务资源和社会优质资源,形成“资源清单”;将活动计划、阵地资源、服务清单和群众需求等信息录入云平台,通过“一云四屏”(云平台+有线电视屏、电脑屏、手机屏、电子显示屏)线上发动市民通过“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云平台”以及黄山文明网、微信群、QQ群发布需求信息,线下开设“心愿墙”,组织志愿者上门询单等多种形式,形成“需求清单”;对接市直部门立足自身资源进中心领单、实践中心云平台派单、志愿服务队接单,衔接供需,精准开展服务。指导各区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实时开展、展示活动 3.6 万场,动态掌控活跃志愿者 2.8 万人次,服务时长 110.9 万小时,从而提高公共资源综合使用效益,形成倍增效益。

  四、“四级联动”做起来,坚强阵地锻造起来

  按照“市级发动、区县推动、镇街主动、村居行动”的“四级联动”模式,不拘泥于形式,不受限于条块,打破条条框框和无形壁垒,鼓励各地创新实践,探索新路。既有自上而下推动动,更有基层主动作为动。

  按照四级+N支专业志愿服务队伍的“4+N”模式,采取专兼职结合、以兼职为主,组建市级政策理论宣讲、文艺轻骑兵、先进典型示范和文明乡风倡导等18支市级专业志愿服务队,区县组建志愿服务支队、志愿服务小分队1951支。

  召开全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推进会,对区县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现场观摩、现场展示各区县经验做法。出台《黄山市星级志愿者礼遇12 条》,全市 3882 名星级志愿者获得褒奖激励。为全市在册 23.1万志愿者购买人身意外保险。市级专业志愿服务队每月进中心(所、站)开展“送理论·进基层”、平安法制宣传、“阅读徽州”、送戏下乡等活动。

  区县实践中心在载体设计、力量配置、作用发挥上融入基层党建、基层治理、群团组织等方面功能,使之成为思想引领、道德教化、文化传承为一体的强大阵地。屯溪区采取“1+7”课堂同向发力,“思政课堂学思想、传统课堂传家风、手工课堂教技能、健康课堂习礼仪、阅读课堂诵经典、公益课堂讲文明、青春课堂有梦想”。歙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深化“新安江模式”实践内涵。开展“共护美丽新安江、共建百里大画廊”系列志愿服务,全力打造百里大画廊志愿品牌。

  镇村所站在实践活动开展上注重用“小切口”解决大问题,打通文明实践“最后一公里”,让群众有一种家的归属感和获得感。黟县美溪乡依托美溪口烈士陵园和美坑红军路等基地,打造“红色教育课堂”;依托美溪唢呐省级非遗传承基地和石墨茶省级非遗传承基地,打造“金色文化课堂”;依托打鼓岭诗音天地走廊、黄姑河水墨画廊打造“绿色保护课堂”。“一所两廊三基地”优势互补,“三色”课堂形象生动,既让文明实践增色添色,更使群众参与进来增收受益。歙县许村整合利用古祠堂、古牌坊、古民居等阵地资源,成立 “草根表演队”和 “文化宣传队”等8支文明实践队伍,挖掘《许村志》《许氏家训》传统文化精髓,通过文化墙绘、牌匾楹联、楼道长廊和家风讲座,“大刀灯”“板凳龙”等民俗表演方式,将党的政策宣讲与传统文化和红色传承有机结合,提升文明实践“软实力”,成为烙有许村印记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新载体。

  五、“五个着力”实起来,探出实践新路来

  黄山市坚持从实际出发,突出目标导向、问题导向、效果导向,以“讲、评、帮、乐、庆”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做到“精准传、跟进讲、大家评、上门帮、经常送”,推动文明实践落地见效,久久为功。

  着力用心讲,讲到点子上。全市重点围绕“政策宣讲强信心、党建宣讲聚民心、公益宣讲暖人心、文艺宣讲筑同心”主题,发挥好思政讲师、理论达人、道德模范、百姓名嘴、草根能人作用,用大白话讲清大道理。群众在哪,党的阵地建设就跟进到哪里,党的政策理论就传播到哪里。黄山区把小板凳搬到了群众门口,访百姓情、听群众讲、说群众话,解群众难,群众实际问题解决了,思想问题也解决了。小板凳做成了党群、干群关系的大事情。同时充分运用新媒体形式,制作抖音视频、微视频等方式扩展受众面,广泛生动宣传党的创新理论。

  着力用情教,教到方法上。在黄山文明网、黄山日报、黄山广播电台等主流媒体开设“德耀黄山”专栏、“道德模范在身边”宣传节目,邀请道德模范、身边好上节目访谈,讲感人故事、答群众疑难,我说你听、你问我答间,使先进模范事迹承载的价值力量广泛发散出去、传播开来。在全市各中小学校搭建兴趣培养、才艺展示、图书阅览、心理咨询等各类教育实践平台,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开展《两纲》知识大竞赛,通过讲故事、书画、演讲比赛等,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提升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质。在村居广泛开展科普宣传咨询、农业技术推广、劳动技能培训、科技示范观摩等活动,弘扬科学精神,提升群众科技素质,加快增收致富步伐。

  着力用力抓,抓到人头上。在基层治理上,政治、法治、自治、德治、智治“五治”并举,积极推进民主协商和村民自治,推动基层法治德治自治与文明实践相融合。注重发挥党员的示范引领作用,通过党员联户长、党员议事会、党员积分制管理等行之有效的办法,使党员担当起推进移风易俗、引领文明乡风的主力军。屯溪区发挥党员联户长担任居住地社会治理、环境卫生网格长,动员群众大力开展移风易俗、爱国卫生运动。休宁县蓝田镇充分发挥“一约四会”作用,围绕“家庭和睦重孝顺,红白喜事不铺张”等内容,从整治大操大办歪风抓起,倡导婚事新办、促进乡风文明。

  着力带着干,干出成效来。实施徽州文艺精品创作工程,加大优秀文化产品、文艺节目产生和供给,增加文化服务项目,丰富城乡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推进群众性文艺活动,注重传统节日庆典,丰富节日文化内涵,推进文化涵养提升。以全国道德模范兵王“王忠心”,全国自强模范、中国好人程剑,全国劳动模范、中国好人金玉琴等一批先进典型为原型,创造视频、微电影、戏曲和小品等艺术节目30余个,运用榜样的力量,引导群众见贤思齐,释放强大正能量。

  着力用劲闯,闯出新路来。在全省率先打造黄山先进人物馆,展示各类典型156个。创新开展“丹青绘好人、影像话人生”活动,邀请40位知名书画家和摄影家,为先进典型创造书画和摄影作品,宣传“时代新人”的先进事迹,在全市营造“崇尚先进、学习先进、争做先进”的良好文明风尚。目前已探索形成黄山区“板凳课堂”、徽州区夸夸系列、休宁县“围炉夜话”、黟县“三色课堂”等特色工作品牌。

  新时代文明实践之路是一条前人未曾走过的路,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循,没有捷径可走。世上本无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相信黄山市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之花会越开越艳,探索之路也会越走越宽广。(黄山市文明办 吴伟刚)

责任编辑: 王振龙